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卷首语藏

  • 从九三阅兵中汲取教书育人的力量

    李道强;

    <正>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向世界昭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思政大课。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从中汲取教书育人的力量,将其融入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5年38期 No.102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前沿视点_立德铸魂

  • 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施策略

    许冬红;

    国家安全教育是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省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破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入行难题为主旨,完善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施主体保障,建构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施课程体系,发挥教师在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施中的主导作用,统筹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5年38期 No.102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精雕细琢方成玉 培根铸魂塑新人

    纪丽丽;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教师要努力厘清逻辑脉络、善用舍得智慧、指导学生生活,将每节课当作璞玉一样精雕细琢,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根铸魂育人价值。

    2025年38期 No.102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理念传导

  • “教—学—评”一致性:从传统走向增值

    张伟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凸显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在张力,强调评价要素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课程要素协同育人。对此,可基于道德与法治传统教学的弊病,从“紧扣课程标准渗透评价”“聚焦学科关键能力嵌入评价”“关注学习发展轨迹实施评价”出发,推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评价有机融合,促进教学评价从传统走向增值。

    2025年38期 No.1022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堂内外_人教走廊

  • 新修订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解读

    毛志浩;张天宝;

    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聚焦社会秩序,将教学内容从社会生活感性认知层面拓展至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理性认知层面,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线条整体构建教材内容,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初中思政课的内容定位。本单元在上一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整合、充实与完善,教师需要深入把握相关内容,深入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重点内容,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

    2025年38期 No.102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及教学策略

    张广宇;

    从结构体系、呈现方式、具体内容三个维度,对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教材修订的深层逻辑与教育价值。对比发现,教材修订旨在强化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教育,优化知识体系结构,增强教学实践效能。基于此,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调整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建议教师以教材变化为导向,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2025年38期 No.102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教材使用四方针

    陈永奇;

    随着新修订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启用,教材解读和使用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新修订教材教学存在采用旧教材课件授课、照本宣科、漠视学生经验、忽视实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使用新教材时,要坚持研读、改编、充实、提高四方针,即研读教材体系、改编教材活动、建构学习场域、拓展主题经验,从而用好新教材,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5年38期 No.102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海导航

  • “维护国家利益”大单元教学探析

    王文婷;

    “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展现了中学生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参与,发展到关心民族命运、担当国家责任的社会化过程。“维护国家利益”大单元教学,突出核心任务引领,依据新课标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形成对教材单元的逻辑整合。大单元教学评价明确要点和维度,促进师生成长,落实学科育人要求。

    2025年38期 No.102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用“八个相统一”指导读本课教学举隅

    梅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系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承载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上好读本课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教师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2025年38期 No.102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向度

    庞红;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融通多学科核心素养、面向学生未来心智建构的教学范式。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聚焦项目主题的统整性、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活动实践的综合性和学科素养的融通性,整合多学科教学资源,实现学科协同育人。对此,可以主题项目为引擎,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以素养综合为导向,设置跨学科项目任务;以劣构情境为依托,整合多学科知识方法;以科学评价为指引,推动主题学习走深走实,促进跨学科素养协同生长。

    2025年38期 No.102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确处理好议题式教学的五对关系

    陈俊超;倪绍旺;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可从情境议题与主题内容、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活动形式与教学目标、议题开放性与价值导向性、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五对关系入手,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实现五对关系的动态平衡,以优化议题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38期 No.102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以课堂时间换思维空间的留白艺术

    曹静雅;陈莉娟;

    课堂留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留出一定的空白,促使学生根据已知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一种教学艺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教师教学中可通过时间留白、问题留白、情感留白等,促使学生迸发思维活力,在“换”与“慢”中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2025年38期 No.1022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新质生产力故事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例

    杜锐;

    思政课教师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是增强课程引领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应然之举。然而,教学中仍存在故事与教学内容融合度不高、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等问题。打通新质生产力故事进思政课堂“最后一公里”,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联系观构建体系,提升故事塑造力;以矛盾观深度挖掘,增加故事感染力;以发展观坚定信念,增强故事信服力;以实践观启思导行,扩大故事影响力。

    2025年38期 No.102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起转·承接·聚合:“双新”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珍爱我们的生命”为例

    卢兆美;

    在践行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背景下,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通过“起转”“承接”“聚合”三个阶段的有序推进,有效应对课程改革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全面提质增效。

    2025年38期 No.102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学样态

  •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学习逻辑与路径

    戴秀芳;

    议题式学习是教师把道理深讲、讲透、讲活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将思政道理学深、学透、学活的有效学习方式。通过逻辑一致的议题领学,增强价值认同,可将道理学深悟透;通过知行一致的议题展学,发展关键能力,可使道理学透析明;通过学评一致的评价促学,培育核心素养,可令道理活学致用。

    2025年38期 No.102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着力“四环四标” 打造“梦想课堂”——以“做有梦想的少年”教学为例

    陈玉成;

    “四环四标”模式深度聚焦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教师通过备学情而立标,以引领性教学目标为课堂导航,借助充满智慧的教学手段打造智教课堂,让道理入脑入心;巧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慧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借助合理巧妙的评价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2025年38期 No.102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课堂内外_魅力实践

  • AI赋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索——以“正视发展挑战”教学为例

    李金明;

    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化。结合“正视发展挑战”教学,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从智能化资源支撑、个性化微课制作,到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尝试、互动性课堂的构建,以及精准化评价反馈体系的打造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AI赋能教学的创新模式,真正助力道德与法治课提质增效。

    2025年38期 No.102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法治先锋营:以学生为主体的法治教育实践创新

    孙春勇;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对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初中学校法治教育还存在法治宣传队伍力量不足、法治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主体参与广度不够等问题,影响学校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以“法治先锋营”建设为载体,基于学生主体视域重构初中法治教育模式,通过构建立体组织、创新活动形式、健全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推动学校法治教育转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法积极性,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2025年38期 No.1022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构建灵动课堂 培育灵气学生

    杜良云;

    灵动课堂是破解传统思政课理论灌输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学设计与学科活动呆板、教学手段与活动形式单一、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不鲜活等困境的实践尝试。兄弟学校协同开展灵动教学与评价改革,助推灵动学习与灵动教学并轨、灵动课堂教学与学科活动并举、灵动教学与资源一体,实现灵动学习、教学与评价一致,有效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2025年38期 No.1022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课堂内外_课例赏评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路径探寻

    潘傧;梁美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厚的民族智慧,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经典故事激发情感共鸣,以深度解读促进思维共振,以活动设计推动行为共进。

    2025年38期 No.102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让学生主动自然“卷”入课堂教学的奥秘

    严卫林;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常常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如何让这些学生全身心地自主“卷”入课堂学习,是值得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情境“引力”、活动“漩涡”、设问“引擎”、任务“召唤”、情感“磁场”等路径,助力学生主动“卷”入课堂教学,爱上道德与法治课。

    2025年38期 No.102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活水天成_以案论道

  •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三策略例析

    刘露;

    新修订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主题,尤其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精选、善用、启思,以真实故事为载体,以创新的陈述方式和促发思考的问题,实现讲事与讲理有机统一。

    2025年38期 No.1022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一条法律谚语串起大单元教学

    费建良;

    法律谚语“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蕴含着权利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借此,可以“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权力约束”双轨并行的教学逻辑,对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进行内容重构:前者以“法无禁止皆可为”为主线串联新型民主国家特征与民主参与实践(第三课),后者以“法无授权不可为”为核心统摄法治基础建设与法治共识形成(第四课)。教学以“总议题—子议题”模式展开,从“法谚内涵阐释”“民主法治关系论证”到“实践路径探索”,引导学生在递进式探究中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要求及二者相辅相成的治理逻辑。

    2025年38期 No.102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活水天成_习而时察_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初中生讲述身边的中国故事

  • 写给烽火岁月中不朽的星辰

    姜语嫣;

    <正>敬爱的革命先烈:您好!我是一名21世纪的初中生,此刻正坐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80年前,您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如今已是炊烟袅袅、书声琅琅。当老师提起“抗战胜利80周年”,我的指尖划过课本上卢沟桥事变的插图,突然想给您写封信——那些在黑暗中造炬成阳的英雄,该听听这和平年代的回响。

    2025年38期 No.1022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逐梦九天 礼赞祖国

    倪泽睿;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怀揣着遨游太空的宏伟梦想。从盘古开天的神话到夸父逐日的传说,再到如今神舟载人的壮举与嫦娥奔月的浪漫,中国梦、强国梦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熠熠生辉。翱翔九天,追星不已。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众多奇迹:嫦娥六号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30多年研发,已实现全球组网,为全球提供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长征十一号火箭在海上发射中再创佳绩,展现了中国在航天发射技术上的新高度;天问一号探测器与祝融号火星车携手在火星表面进行科学探索,共同推进了人类对红色星球的了解……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2025年38期 No.102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激活创新之光 照亮科技之路

    林安可;

    <正>我的家是万千普通家庭中的一员,它见证了国家科技的发展。如果让我挑选几个记忆深刻的家庭生活物品,那么,那台老旧电视机是第一选择。小时候的我一到时间便守在电视机前,在八点整打开少儿频道,小小的方形电视机里放着有趣的动画。第二个物品就是座机,因为家里没有别的通话工具,所以每天晚上,姐姐妹妹就都争着给爸爸打电话。但是,它们逐渐在我家里消失,反而出现在博物馆中,成为一个时代的“古董”。

    2025年38期 No.102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青春之力筑中华之梦

    冯怡琳;

    <正>何谓中国梦?外公告诉我,是要以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勇于担当为舟,驶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明天。怀往昔,感时代之峥嵘。外公的父亲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据外公说,那时的条件十分艰苦,阵地上物资紧缺,敌我武器装备悬殊,而志愿军却有一往无前的决心与紧密团结的凝聚力。志愿军战士一把炒面就着一把雪,在寒冬腊月穿着破单鞋,忍受着严寒;在酷暑之际嘴唇干裂破皮,走的每一步都洒满了汗与血。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怀着必胜的决心,以身躯为本,无畏地冲向刀枪火口,向着新中国、向着心中伟大的中国梦而前进。

    2025年38期 No.102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创新破局,以担当筑基

    蔡萱祺;

    <正>2025年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开幕。开幕式浩然气势渲染着蔚蓝苍穹,看着开幕式直播画面,万千感悟在我心中汇聚:此次交流大会所展现的不仅有中国科技的进步,还有中国推动科技合作的积极作为,以及中国致力于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在此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科技事业发展。这种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更表明了“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已成为促进各国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我国正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2025年38期 No.1022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5G赋能新时代 创新驱动中国梦

    邹美溪;

    <正>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5G技术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而来,走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一举一动或多或少都因为5G变得更加绚烂多彩。5G技术不仅引领了通信领域革新,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力。5G添亮色,焕新休闲体验5G奏响了日常娱乐高清视频与云端技术的激昂乐章。曾经,视频卡顿、缓冲转圈是观影追剧的“顽疾”,如今的5G+4K+VR超高清直播,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超清画质如丝般顺滑,“宅家娱乐”进入新境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G便是革新娱乐体验的利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背后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发展理念。

    2025年38期 No.102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让中国梦绽放,让个人梦开花

    古琪;

    <正>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有梦,则国有梦。青年人要以最激昂的斗志,勇担伟大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令个人梦铿锵执着。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混双金牌的孙颖莎曾经只是一个陪练,但她并未妄自菲薄,而是默默锤炼技艺。她流过的每一滴汗水,手上磨出的每一层老茧,咬牙坚持的每一个瞬间都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得到了回报。她的精神是脚踏实地的赞歌,展现了厚积薄发之威。青年的我们,应以她为镜,踏实前行,不懈积累,让个人梦的脚步更加坚定,让中国梦绽放异彩。

    2025年38期 No.1022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青年担当:逐梦未来,共筑辉煌

    付梓萱;

    <正>仰望历史的苍穹,祖国发展举世瞩目;跨越时间的长河,未来中国令人期待。从蓝图到现实,代代青年以奉献诠释“国之大者”。回首往昔,脱贫攻坚的成功离不开党员干部的脚踏实地,航天事业的辉煌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鞠躬尽瘁,沙漠的绿色锁边更是凝聚了一代代种植者的执着坚守。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弥足珍贵。

    2025年38期 No.1022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评价视界_评价论坛

  • 以评育人涵养责任意识的三维路向

    朱碧云;

    聚焦“以评育人”视域下责任意识的涵养路径,构建“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实践路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剖析评价与责任意识培养的内在关联,挖掘评价的多元价值,并结合统编教材单元教学评价案例,提出目标分层、多元评价、协同反馈的实践策略。通过理论溯源、价值解构与实践验证,系统论证评价的育人功能,结合教学案例与实证数据,形成兼具学理深度与操作价值的责任意识培养范式,有效促进学生责任认知及情感与行为的协同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行路径。

    2025年38期 No.102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维视角审视中考试题素养培育——2025年苏州市道德与法治中考主观试题简评

    季燕;

    2025年苏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评育人为目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通过有机融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积极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力求在情境创设与答题逻辑中实现树人,在知识融汇与学科融合中实现提质,在知行合一与多元评价中实现闭环。

    2025年38期 No.102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评价视界_金题品读

  • 中考试题情境育人机制例析

    王武辉;

    命题涵盖立意、情境、任务与答案等基本要素,其中试题情境作为立意、任务设计和答案的关键载体,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中考试题情境育人价值,可以通过认知激活、情感体验、思维培养和价值引领等多维度来实现。

    2025年38期 No.102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以AI破解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困境的实践

    李鹏;

    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是教育变革催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但是在教学中面临诸多难题。数字化时代,AI已经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聚焦AI在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以AI破解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困境的路径与实践策略,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38期 No.102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素材来源、选择标准与确定策略

    罗绍良;成瑞莲;

    学习主题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发挥关联生活、协同学科、发展素养的作用。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分析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素材来源,明确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标准,结合实践案例,探讨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确定策略,有助于推动跨学科学习高质量开展。

    2025年38期 No.102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大家启智

  • 以话题落地促价值生长

    张丽光;

    2024年,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对沿袭了五年的赛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了“话题教学”选项。“话题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相通,坚持思维回归课程性质、回归专业基点、回归学情原点、回归逻辑起点、回归话题辐射点等,让教学拨云见日,以话题落地促价值生长。

    2025年38期 No.1022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封面人物简介

    <正>张锋,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校长助理,宿迁市中心城区教研专家团队成员,宿迁市兼职教研员,宿迁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宿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领衔创建江苏省道德与法治学科示范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荣获宿迁市德育先进个人、宿城区名教师等称号。

    2025年38期 No.102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学思悟行”理念下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记苏州援宿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

    李红梅;

    <正>苏州援宿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是在宿迁市教育局关于《宿迁市名教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站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指导下,由苏州教育系统援宿项目支持而建立的高层次教师发展平台。工作室以“学思悟行:初中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路径”为主题,以“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目标定位,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区域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

    2025年38期 No.1022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倾心打造思政课教师好用实用爱用的核心期刊 欢迎订阅2026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正>邮发代号与电话:52-20第1周(029)8530819752-278第2周(029) 85308010;8530741852-243第3周(029) 8530835152-336第4周(029) 85308534定价:第1周每期20.00元,半年120.00元,全年240.00元第2周每期20.00元,半年120.00元,全年240.00元第3周每期20.00元,半年120.00元,全年240.00元第4周每期20.00元,半年120.00元,全年240.00元订阅:全国各地邮局(所)订阅。若错过征订期,请与我部联系。

    2025年38期 No.102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