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

  • 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逻辑理路·科学理念·价值指向

    陈娱;张晓彤;孙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其生成理论逻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历史逻辑厚植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现实逻辑来源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中国战略科学理念包含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大卫生、大健康”。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

    2023年08期 No.896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中国之治”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发展

    朱春艳;李东洺;

    “中国之治”是中国科技创新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总依据,是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基本遵循。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治理的新形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与治理范式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发展,透视出以制度体系建构科技治理路径、以治理之功通达科技强国的生成机制。从“中国之治”视角辨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本质是建构科技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的制度之善,根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治理之善,意义是贡献全球科技治理中国方案的人类之善,回答科技创新“我是谁”的基本理论问题。

    2023年08期 No.89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学术动态

  • 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进路

    葛士新;葛士华;

    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以青年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为逻辑主线,以青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努力为逻辑展开,以新征程争做“五个模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逻辑归宿,对于新时代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年08期 No.89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1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徐昕旸;张治河;

    在我国全面实施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探寻其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国内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突出了在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及创新经济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其中,新发展理念、绿色与创新发展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方向。

    2023年08期 No.896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理论源流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本源、科学内涵与实践创新

    李冬冬;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探索,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飞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本源先后经历了生态文明意识萌芽、生态文明意识觉醒、生态文明思想启蒙、生态文明思想奠基四个阶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两山论”,确立了生态优先地位,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由对立向统一转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在政治、文化、技术、制度、市场、全球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创新,为实现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23年08期 No.896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1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逻辑分析

    冯达成;潘冬晓;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立足马克思主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长期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2023年08期 No.89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立德铸魂

  • 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

    曾献辉;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厚的内涵。青年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高校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造伟业的实践中找到奋斗精神的历史与现实依据,通过完善奋斗精神教学内容体系、拓宽奋斗精神实践培育载体、优化奋斗精神培育环境,助力青年学生明确奋斗信念、增强奋斗本领、提升奋斗自觉,进而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

    2023年08期 No.89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7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的价值与纾困之策

    汤定豪;李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延伸和时代继承,是我们应当遵循的价值理论。但是,随着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加上西方腐朽意识形态渗透,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有所下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遭受不小冲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

    2023年08期 No.89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课程建设

  •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进路

    李艳丰;魏祎;

    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实践,为思政课提供了许多重要素材。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数量多、贡献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通过高校思政课,可以用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实践、理论成果和精神品格影响、教育、感染当代青年学生。融入过程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必须认真对待、科学应对、精准破解,探索出一条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事迹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2023年08期 No.89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一体建设

    张晓明;田茂农;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根源于思政课学段性教学与整体性育人之间的矛盾,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则具体表现为要素不平衡催生的各学段教育相互割裂与讲理不充分导致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对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出路在于必须全面深入理解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与目标,认真思考与研判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以科学思政课建设观与“大思政课”理念为化解之道,以自我革命的方法论为应对之策,立足学生,满足学生需要,回应学生诉求。

    2023年08期 No.896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共情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困境突围

    赵少华;刘格菁;

    共情力是进行人文关怀与有效沟通的重要能力。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做人的工作的定位更加明确。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研究如何将共情力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转变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温度、增强理论知识理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话语感染力、环境影响力、教育者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必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场域、教育主体能力,使思政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育人实效,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年08期 No.89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8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出场语境·表现形态·实践进路

    苗露露;

    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注重以图像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图像的形象性、隐喻性及开放性,赋予图像叙事以显著优势,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以多样性的形态重新出场。从视觉传播视域看,在编码、传播、解码环节,通过完善图像资源供给、创新图像叙事方式、提升价值解读能力,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有效性。

    2023年08期 No.89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1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内在逻辑审视

    杨振锐;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从价值逻辑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底气的时代素材,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塑造时代新人优秀品德的内生动力。从理论逻辑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价值等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实践逻辑来看,要通过畅通主渠道、建强主力军、牢固主抓手、拓展主阵地等路径实现二者融合。

    2023年08期 No.89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胡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路分析

    王小云;王婷婷;

    阐释胡杨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论述胡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挑战,分析研究胡杨精神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立德树人生动实践方面融入思政课的具体实践路径,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温度,提升育人实效。

    2023年08期 No.89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从物理境到心理场: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的转换

    丰大双;于淼;

    思政课教学不能仅限于知识输出与输入,更需要学生积极心理和乐观情绪的参与。思政课教学效果更不能只看重书面分数反馈,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轨迹的记录与考察也应成为必要的参考指标。借助物理境、心理场等心理学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审视和反思当前思政课教学,探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有助于教师解放思想、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改进思政课教学策略,从而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期 No.89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新主旋律电影的价值旨归与教学运用策略——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

    葛轶蒙;张亲霞;

    主旋律电影以传播主流价值观为导向,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励人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旋律电影必须推陈出新,新主旋律电影应运而生。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深入分析新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探索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新主旋律电影如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鉴于此,进一步探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运用问题,提出思政课堂新主旋律电影应用相关策略。

    2023年08期 No.89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中的价值及运用

    叶柏森;张力力;

    挖掘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强化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累积,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地域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契合积极心理学育人理念,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基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机制,运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基本途径有:注重供给与理解,强化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基础;增进接纳与互动,丰富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体验;突出转换与显扬,彰显大学生心理资本累积价值。

    2023年08期 No.89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文明观止

  • 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常益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史,把握逻辑关系,扩大理论视野,反思现实问题,构建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3年08期 No.89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延安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当代启示

    刘洋;

    先进典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先进典型教育方法的运用,在军事战斗、生产实践和社会建设等领域选树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达到了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教育效果,有效鼓舞了军队士气,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时代,我们要借鉴延安时期先进典型教育经验,坚持贴近人民群众、多元选树先进典型、德法并举,力求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2023年08期 No.89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超越——以人类解放为问题分析视角

    房振州;丁立群;

    在人类解放理论视域下,发展就是一切人一切解放的实现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实践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以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为目标,超越了以往的阶级文明。具体表现在:消灭阶级压迫,追求一切人的解放,实现了文明主体阶级性的超越;克服异化,追求人的一切解放,实现了文明内容片面性的超越;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民主集中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动力,不断推动文明向前发展,实现了文明发展动力局限性的超越。

    2023年08期 No.89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向黎;岳鹏;

    “两个结合”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总结的重大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政治财富,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当前,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上关于“两个结合”论断的三种错误言论,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而在推进“两个结合”走向系统、深入、成熟的实践进程中,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23年08期 No.89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逻辑分析

    王双同;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南,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彰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2023年08期 No.89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读书札记

  • 思政课教师何以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蔡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的权威著作。学懂用好《第四卷》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科研能力、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应联系现实、联系教学、联系学生,学习掌握《第四卷》的最新成果、价值原则和理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与教学成果,真正做到学懂用好《第四卷》。

    2023年08期 No.89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重视野下的“国家”再审思

    李育林;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经典论述,以列宁在《论国家》中所呈现的三重视野为方法论镜鉴,对“国家”问题进行再审视。在理论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之主题,理解国家的本质。新时代中国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及其时代践履,促进了国家与社会之间“二元分立”的深度弥合,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创新发展。在历史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历时性演变之主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国家在“归于无”的历史道路中不可逾越的特殊阶段。我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光明前景。在实践视野维度,要把握国家的民主实践面向之核心表征,深刻认识中国历经艰辛探索所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了人类政治文明新样态。

    2023年08期 No.896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国际视野

  • 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理路

    李峥钰;张九海;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当代实践,推动着世界历史进程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必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与发展论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展开,而当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逻辑指向则在世界发展进程中不断诠释与论证着共同体的实践必然。

    2023年08期 No.89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术品读

  • 基于精准思政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

    李多萃;

    <正>话语问题是关乎思政教育发展质量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也是关乎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呈现。在思政教育实践中,话语是传递、表达、转译思政内容的重要符号,话语表达方式对思政教育成效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话语分析,能反映思政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现状,掌握思政教育实践蕴含的深刻内涵与体系运作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加强价值观引领、提升文化素养、坚定政治立场的符号系统,随着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体系建设需要体现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2023年08期 No.89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仪式教育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聂娇;

    <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给予教育事业更多关注和重视,推动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仪式教育在传承中焕发生机,彰显出其德育价值,为新时代德育注入新力量。仪式教育是针对学生成长需求有目的地开展仪式活动的过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借助仪式强有力的感染性,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将正确价值观内化为意识观念,提升学生道德涵养。学校应加强对仪式教育的系统研究,在突出教育特色的同时,充分挖掘它的德育功能,探究仪式教育过程中德育价值的实现路径,促使德育在仪式教育中生根发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年08期 No.89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路径

    周金宗;张坤;

    <正>加强地域红色文化研究与应用,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湖湘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传承着宝贵的红色基因,是湘人革命时期民族担当的充分体现,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旨在依托湖湘红色文化鲜明的感染力,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更好地由校园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意识。在思政课中融入湖湘红色文化,既有助于扩展思政课教学内容,

    2023年08期 No.896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发挥思政教育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李源;

    <正>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而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思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需从更加开放、多元的视角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承担创新人才培养历史重任。学校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明确思政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调整思政教育内容,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坚实的基础。

    2023年08期 No.89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探讨

    梁云;

    <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课程80%以上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等重要。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和热点话题。

    2023年08期 No.896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探论

    毛晓静;

    <正>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特征鲜明、内涵丰富且结构多元,有着价值引领及舆论导向等功能,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诚然,话语是语言实践体系当中相对独立的符号,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指的是在思政教育实践当中生成、用于描述教育内容的特殊符号。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师生在交互中所运用的符号,有着巩固及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

    2023年08期 No.89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

    林婷;

    <正>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将思政教育全方位渗透于学校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艺术类职业院校以艺术教育为重点,以培育新时代优秀艺术人才为己任。提升艺术人才综合素养,是当前社会对艺术类职业院校的新期望,而课程思政正是艺术类职业院校强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各职业院校应立足本校艺术教育特色,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协同育人格局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2023年08期 No.896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政参》第4周2023年重点选题

    <正>《中政参》第4周聚焦高校思政教学教育研究,设置前沿视点、课堂内外、活水天成、成长空间四个模块。为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办刊宗旨、期刊定位和模块设计,现确定2023年度重点选题,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师生投稿。

    2023年08期 No.89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思政课课程建设综合服务项目简介

    <正>一、课程建设领会思政课课程建设顶层要求,根据学校区域实际,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实施安排。二、教学改革助推合作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整体推进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三、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搭建思政课教师先进管理体制机制经验交流平台,根据合作院校自身研究专长,提炼研究课题和写作选题,优先约稿。

    2023年08期 No.89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正>一、格式规范要求1.每篇稿件作者人数不超过3个。不设通讯作者。不允许变动投稿作者姓名、排名等信息。须在稿件首页页脚,注明每位作者的姓名、单位(含二级)、职称、学历学位、邮箱、电话、样刊快寄地址。2.中文摘要200—300字,中文关键词3—5个。不列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3.稿件中不出现图、表形式内容。4.参考文献条数一般须在3—15之间。格式规范须符合《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15年)要求。不列网址类与外文类参考文献。不出现脚注。

    2023年08期 No.896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张党诺;

    <正>郑州商学院是由豫籍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回馈桑梓、贡献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捐资创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郑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8年8月,前身是郑州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89人。拥有研究机构“竹林精神研究中心”“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教学团队“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及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团队”。

    2023年08期 No.896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