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卷首语藏

  • 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优化路径

    廖玉立;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践行教育家精神存在浅表化、形式化、割裂化、疏离化等现象,需要从认知逻辑、扎根日常、系统推进、学习进阶等方面优化践行路径,通过多重主体、多方力量、多边协同来践行教育家精神。

    2025年15期 No.999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

  •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三重维度

    黄菲菲;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从理论之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有机结合;从价值之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树立文化自信,为更好担负新文化使命夯实文化底蕴,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文化动力;从实践之维看,应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体性,深耕“两个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2025年15期 No.99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理论探赜

    杨新莹;王雅楠;

    青少年生命教育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其理论依据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生命的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观、中国共产党人生命教育的相关论述及西方思想文化对生命教育的观照。探寻理论依据可得出四点启示:新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遵循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生命观,吸收借鉴西方生命哲学的精华。

    2025年15期 No.99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前沿视点_理念传导

  • 家国情怀观照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实践

    文书霞;

    政治认同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是政治认同的重要内涵。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需要多学科广泛参与,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抓手之一。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可通过探究跨学科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研学旅行等路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拓宽全球视野,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15期 No.999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强国复兴意识渗入高校“大思政课”实践路径探寻

    李斌;韩一冉;芦慧杰;

    强国复兴意识渗入高校“大思政课”,对于培育时代新人、推动民族复兴具有关键意义。深入探讨强国复兴意识渗入高校思政课的多种实践路径,包括创新教学方法与优化课程内容,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并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开展调研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提升大学生强国复兴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人才根基。

    2025年15期 No.999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前沿视点_新区新路

  • 红色文化何以融入高中思政课——以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为例

    雷美萍;

    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通过分析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探讨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意义与实践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切实推动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课后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有效融入。可从思想观念和具体行为出发,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积极汲取其精神内核,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025年15期 No.99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学历案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区域实践策略

    蒋树立;张艳楠;史赛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别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及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在借鉴我国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与设计、实施与评价、总结与推广等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区域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区域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15期 No.999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课堂内外_立德铸魂

  • 实施故事教学 落实立德树人——以“地摊经济”材料教学运用为例

    吴俊箐;

    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采用故事教学法,试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与历史和生活中的故事相结合,从形象记忆到抽象思维,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智明理,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立德铸魂的目标。

    2025年15期 No.999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自我实现原则与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改进

    高岩;

    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不仅要符合“应然性”原则,即自于政治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的需要,还应重视高中学生自我实现原则,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文章通过理论梳理、现状分析及实践对策研究,旨在为新时代高中生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No.999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融合学习让思维起航

    潘晓莉;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针对“10后”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需求,以及中高考命题趋势的转变,青岛超银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学历案、任务导向型教学、情境融入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打造融合课程,推动融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改革措施,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营造全新的课堂教学生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5年15期 No.99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高考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解读

    韩志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高考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开放性试题设计上。开放性试题不仅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还强调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这种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新高考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为例,分析试题特点,并探讨解题方法与技巧,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2025年15期 No.99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课堂内外_课程建设

  • 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导向下的学科融合探索——以高中项目式学习实施为例

    潘旭照;谭美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基于对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与学科融合、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与项目式学习关系的理解,以开展项目式学习为例,从目标设定、情境构筑、任务搭建、评价反馈等方面,尝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地理学科的融合,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路径。

    2025年15期 No.99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徐盼盼;

    高校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要求,也是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的现实需要。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需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简称《概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深入领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深刻内涵、领悟我国多民族融合共生特征、形成民族复兴的使命意识与责任为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概论》的理论知识,将《概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通,从历史事实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文化认同与民族责任。

    2025年15期 No.99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人工智能辅助高中政治教学个性化路径探索

    印厚雨;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以惊人速度改变着教育格局,高中政治教学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辅助高中政治教学个性化路径;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智能辅导系统和个性化学习平台案例及可行性;阐述了高中政治教学个性化需求,涉及学生个体差异和新高考改革要求;提出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创新路径,如构建智能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师生角色、探索合作模式等。同时,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发展趋势,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2025年15期 No.99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概念视域逆向教学设计例探

    程宗宇;张景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逆向教学设计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践中面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评价太单一、教学活动难设计等问题。大概念凭借整合性和系统性优势,能够有效回应逆向教学设计实践需要,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四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为例,推进学科大概念与逆向教学设计相融合,以更好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15期 No.99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大思政课”视域下班级管理的优化路径

    陈晓晖;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理念为优化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理念强调,思政课不仅应在课堂上讲,更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拓宽视野和格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据此,可以从明确班级管理目标、运用“大思政课”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班级文化、利用网络资源、家校合作等方面着力,丰富班级管理形式,提升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5年15期 No.99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思政课探析

    朱丰云;

    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蜀地区发展历史的见证,包含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高中课堂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文化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可以促进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情境教学、实地考察与体验、引入跨学科教学理念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巴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机统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

    2025年15期 No.999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活水天成_以案论道

  • 微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分析与教学应用策略——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例

    李立;原晶晶;

    项目式学习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学科思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但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微项目式学习缩短了项目周期,是对项目式学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适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要高效应用微项目式学习,应从微项目主题与驱动性问题、微项目规划、项目团队、微项目作品展示、微项目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提高思政育人实效。

    2025年15期 No.99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赋能:数字技术催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

    陈星先;张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适应数字教育改革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须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科学育人、精准育人、实效育人”相应任务,加速带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智慧转型。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数字赋能需要注重教育方式创新,提升数字赋能实效,从认知达成、布局实施、系统变革、生态构建等方面,促进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与认知构建,以此助推数字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2025年15期 No.99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活水天成_情境在线

  • 基于素养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构建

    陆远志;

    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全面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推动核心素养培育落地,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将课堂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基本课型,遵循源于情境、基于知识、思于问题、动于任务、现于评价、达于素养的基本理念,按照“四核”“五线”的基本思路,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2025年15期 No.99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议题式教学优势与课堂新生态构建

    蒋延林;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活动型教学方法,凸显课程生活性和学生主体性,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强化趣味性和互动性。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陷入教学模式高中化、典型问题即议题、讨论交流等于议学活动、争议性议题绝对化、课堂教学自由化、会议模式课内化等实践误区。为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追求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价值,应善于找准学生兴趣点,发挥议题吸引力;挖掘素材动情点,增强情境感染力;抓住问题关键点,增强设问驱动力;注重活动体验性,提高心灵契合力;注重点拨有效性,发挥真理感召力;注重教学针对性,增强思想教育力;注重课程实践性,提高知行合一力。

    2025年15期 No.99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初高中《读本》一体化教学实践——基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邹开凤;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必须构建关注评价的课堂教学范式。以初高中《读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解读教材中的导入、正文、结语、辅文四个板块,从情景、活动和任务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15期 No.99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为师之道

  • 教师数字素养纳入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究

    严雪珂;

    推动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师应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明晰新价值、新意蕴,具备自主化的能动意识、熟练化的知识技能、创新化的实际应用、道德化的社会责任、自觉化的专业发展数字素养,在数字教育浪潮下筑牢认知之基、融合多维主体之能、消解数字异化之困,助力教育教学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2025年15期 No.99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分析

    刁然然;李建;

    赓续教育家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从理论维度看,教育家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基础相一致、价值目标相贯通、实践内容相契合;从价值维度看,将教育家精神根植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本领;从实践维度看,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教育家精神系统学理阐释,创新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2025年15期 No.99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新样态的构建

    丁秋;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变革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传统思政课堂无论是从认知定位、课堂结构还是任务设计上,呈现单向化,突出了教师主体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换上,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建构获得式探究、建构式探究及发现式探究等样态,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核心素养培育。

    2025年15期 No.999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深度教学视域下学生科学思维培育探析

    李金科;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亟须掌握的思维方式,开展深度教学有助于探究高中生科学思维培育途径。辩证看待科学思维与深度教学的关系,指明教学形式同质化、教学内容浅表化及学情分析笼统化等浅层表现不利于高中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从深度教学形式、内容、学情等角度提出培育科学思维的路径,包括深度优化教学设计、深度构建理论与实践关联、全面剖析与把握学情,借此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

    2025年15期 No.99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改革扬帆风正劲 击鼓催征再出发——本刊2025年度重点选题与用稿方向

    <正>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教育实践,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人的崇高使命。2025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聚焦思政课守正创新,将重点围绕如下方向征稿:重点方向一政治性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2.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3.文化强国背景下青年的使命与担当4.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5.重大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重点方向二学理性6.素养导向的思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7.课程标准分析与统编教材解读

    2025年15期 No.99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