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四维阐释

    罗贤宇;刘源;

    党的全面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把舵定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力求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命题从历史与实践出发,围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重大理念,明确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引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2024年08期 No.94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周耀东;张有武;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高质量的政治发展、高质量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为各民族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化力量、和谐社会环境和根本支撑条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坚持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开放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共享发展,不断为民造福。

    2024年08期 No.94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习而时察

  • 培养造就新时代好青年:价值意蕴·核心要义·路径指向

    许桂芳;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揭示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核心要义。有理想是灵魂,敢担当是动力,能吃苦是前提,肯奋斗是保障。从价值维度看,培养造就新时代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支撑、学校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个人全面发展的使命自觉。新时代新征程,培养造就新时代好青年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以十年伟大变革号召青年勇担时代之责,以民族复兴伟业鼓舞青年锤炼吃苦耐劳之功,以中国精神激励青年练就团结奋斗之质。

    2024年08期 No.94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极限思维的价值及其实现

    白树超;

    极限思维是相对于底线思维更积极、更主动的思维方式,是战略思维方式的新变化。极限思维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可概括为做最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同时争取最好的结果。极限思维的提出,有着重要价值意蕴,对于当前发展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不仅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安全的必然举措,也是保持斗争精神的必然途径。提升极限思维有多种路径,包括以伟大斗争开辟伟大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2024年08期 No.94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理论源流

  • 回到马克思: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再审视及其中国情景叙事

    罗烨亭;洪光东;

    历史主动与历史主动精神是当下研究热点,但从马克思角度研究的文章不多。回到马克思历史语境,再次看历史主动的必然逻辑是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历史主动的可能之处是人的实践自觉性,历史主动的主体所在是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从马克思生平及其著作看,历史主动精神有三方面的内涵,即敢于首创历史的决心、主动总结经验的品质和正确看待传统的态度。马克思的学说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由马克思而来的历史主动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开创历史伟业的源头活水。

    2024年08期 No.94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王军;魏俊丽;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认识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相互作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从单线到多线、从简单到深入的发展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现代化为本质的东方社会理论。当然,这一理论并没有为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科学继承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思维方法、发展方式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将东方社会理论引向现实,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而且证明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2024年08期 No.94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内涵、逻辑及其践履

    张恩;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创造性地继承了“两个务必”思想,对于把握“三个务必”思想体系具有逻辑优先性。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本质、百余年奋斗经验、民族复兴大业分别构成“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切实做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必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主客观世界同步改造以强化理想信念,坚持自我革命以确保组织肌体健康,坚持党规国法合力以提升政党治理效能。

    2024年08期 No.94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立德铸魂

  • 大学生网络责任品质的理性审思与培育路径

    高军龙;黄惠;

    网络责任品质是网络主体在网络生态领域所彰显的核心道德品质,是大学生网络责任实现的内在支撑。当前,大学生网络责任品质以部分人的网络责任意识薄弱、网络责任感不强、网络责任意志不坚定、网络行为失范等问题为现实表征。大学生网络责任品质培育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制度保障作用及大学生主体作用,以形成强大合力。

    2024年08期 No.94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叙事的基本遵循

    王冠群;张韶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教育形式。在中国故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叙事内容的背景下,以故事叙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载体,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故事叙事应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情感与理性相兼容、杰出与平凡相结合、文字与图像相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协同的基本遵循。

    2024年08期 No.94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法治化探析

    郑伟民;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高校管理育人被赋予新的意蕴,即管理理念从管理走向治理、管理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管理方式从强制走向协商。鉴于高校管理育人的多重复杂属性,它存在着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权益保障有待加强、自治文化有待培育等问题。推进高校管理育人法治化,需要建章立制,构建科学完备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畅通渠道,健全正当权益保护和救济机制;注重教化,强化自治文化对立德树人的涵育和保障作用。

    2024年08期 No.94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政教育显隐统一的心理机制探析

    俞娟;胡国胜;

    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要部署。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应加强显隐统一性思政教育,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两种教育方式及其功能统一的优势,积极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教育显隐统一深化了生成性、交互式双向创生教育机制。以教育心理学为视角,从认知建构、心理接受和成效显现方面探析思政教育显隐统一机制。

    2024年08期 No.94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海导航

  • 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的着力点

    陈俊;靖巧;

    推动思政课走深走心走实,必须精备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形式、精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形式是关键,教学效果是旨归。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下功夫,追求有高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024年08期 No.944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三个逻辑

    徐涛;朱海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重大理论成果。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思想源流、生动实践、发展脉络,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必然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形成,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它所蕴含的合历史性、价值性、科学性特质,必将为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08期 No.94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魅力实践

  • 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

    江世鑫;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理念落地落实,促进课程教学讲深讲透讲活。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找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三个着力点,通过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评价创新,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

    2024年08期 No.944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文化自信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聂媛媛;

    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文化自信的源起乃至最终确立具有历史正当性。从历史正当性视野研究文化自信,需要把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性、历史承继性和历史实践性有机统一起来。文化自信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在此基础上,文化自信是通过历史承继和历史实践得以坚定和彰显的。文化自信承继于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实践于百余年中国道路的历史性探索。

    2024年08期 No.94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

    李敏;韩晓梅;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内含丰富的诚信教育思想,是中华文明漫长历史中别具特色的文化精粹,是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丰厚文化滋养。重温传统家训有关诚信经典,挖掘传统家训诚信教育资源,深刻领悟它的精髓要义,始终坚持创新性、主体性、实践性传承发展原则,从增强主体能力、拓展综合平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保障机制方面构建完善的涵养体系、创设有效的涵养路径,使传统家训诚信思想精髓在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中发挥应有作用。

    2024年08期 No.94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文明观止

  • 通往“真正的共同体”实践形态之比较

    乔以明;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是以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基础的,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实现“真正的共同体”而努力,积极探索实践路径。迄今为止,先后经历了苏共建立的政党革命共同体、国家联盟共同体和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三种过渡性质的实践形态。它们都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有着共同的最高理想、理论基础。但是,与前两种实践形态相比,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主体性质、实践路径和结构形式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2024年08期 No.944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党史“三对”中深刻把握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秦宏毅;刘云飞;

    “甲申对”、“窑洞对”和“赶考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事关生死存亡的三次重要对话,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生动力。回顾党百余年奋斗历程,党史“三对”为第一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契机、为第二个答案提供了历史借鉴。在“两个答案”深化发展中,党史“三对”不仅鲜明指出了“两个答案”的内在统一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根本目标导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而且深刻彰显出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求。

    2024年08期 No.94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百年演进探论

    张艳;程静强;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密钥。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经由生成、发展、拓展、飞跃四个环节螺旋式上升演进,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精神引领是逻辑旨归,历史任务是时代坐标,社会矛盾是内在动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面向未来,赓续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永葆先进性;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夯实理论基础;需要依靠人民,筑牢群众根基;需要强化舆论宣传,打造话语传播体系。

    2024年08期 No.94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文化谱系

  • 儒家“中和”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杨晋娟;

    “中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发展,它衍生出中和之法、伦理中和、社会中和、心性中和等层面的内涵,对个体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及引导作用。“中和”思想的理想性、主观性、模糊性等制约了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需要结合新时代个体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刻画它的时代印记,使之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4年08期 No.94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李燕;邓纯东;张琳雪;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石、思想源泉,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孕育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以雄厚的实践基础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鲜活的精神力量。

    2024年08期 No.94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读书札记

  • “大思政”视域下《共产党宣言》的当代启示性意义

    陈美灵;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作为划时代著作,《共产党宣言》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性意义。第一,不断重温经典,加强理论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第二,树立政治意识,重视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构;第三,增强实践意识,重视社会变量,运用科学方法;第四,培育阶级意识,教育工人阶级,促成阶级实践;第五,具有话语意识,掌握话语权力,形成话语体系;第六,形成前沿意识,利用先进科技,发挥科技效应。

    2024年08期 No.94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个结合”视域下《实践论》《矛盾论》的理论考察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于赫;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代表作,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又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在“两个结合”视域下,对“两论”进行理论考察,探析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严谨学风、知行观、辩证思维、民本思想的结合,思考这对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08期 No.94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人民美好生活视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崔亿久;侯硕;

    中国式现代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实践。对于人民谋求美好生活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很强的实践依托价值。在人民美好生活具体场域,中国式现代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价值指引,坚持人的现代化价值立场,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价值目标,最终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实践其价值逻辑。基于人民美好生活,从价值立场、价值目标、价值引领、价值实现四个维度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回归人本逻辑的价值旨趣,深入理解它强大的人民性基因。

    2024年08期 No.94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式微与重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定位审视

    黄健;余晓蓉;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视域,只要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原理观点、规律呈现、行为方式,都被加以系统性阐述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如何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已然成为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极为重要的现实命题。辨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必要性、规律性与客观性三大出场原则,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政治立场”、“观念自洽”与“主客平等”困境,把握具体现实、站稳人民立场,厘清观点事实、创新叙事方式,反思社会问题、构筑主流共识,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

    2024年08期 No.94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术品读

  •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卞欣;

    <正>小学语文课程是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任务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以统编教材精选内容为主,大多选取饱含教育意义的篇目,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情感升华,为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由万军和徐金寿编著、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十法》一书,对课程思政工作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研究。该书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特色,在体系构建、教学实施、师生认知、评价监控及资源建设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方法的目的、原理、

    2024年08期 No.94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学校“大思政课”理路探索

    李慧芳;

    <正>红色音乐文化是革命时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红色烙印的先进文化,具有革命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特征,彰显了自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与坚韧勤奋的道德品质,在新时代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校“大思政课”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既是丰富思政教学的有效举措,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要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大思政课”中切实融入红色音乐文化,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精神引领。由杨立平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培根铸魂德艺双修:大思政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2024年08期 No.94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探索

    乔艳艳;

    <正>革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向往和平、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惧外敌、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在这段历史中,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出大量宝贵文化资源,成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主要载体,具有显著思政育人功效。由张珊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一书,对思政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样态、功能、发展境遇及建设方式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旨在为思政教育有效应用红色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本书在以下三方面实现了守正创新:

    2024年08期 No.944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探论

    杨平;

    <正>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学校和教师要基于二者的融合现状和学生发展特点,深入研究和制订二者协同育人方案,切实提高育人工作实效。由左霞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一书,对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展开了深入研究。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可概括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叙述了思政教育相关理论,

    2024年08期 No.944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对分课堂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论析

    薄文乾;周志山;

    <正>当今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混合式学习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究对分课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持。由孙艳秋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十问》一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作者选取了十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在每个问题中,先对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理论阐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024年08期 No.94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向同行

    高亮;

    <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共同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任务。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显著增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频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威胁。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同向而行,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左霞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一书,是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著作,

    2024年08期 No.944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王晓芬;

    <正>课程思政理念提出后,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始积极践行学科教改,将思政元素渗透于专业课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作为通识类课程,大学英语既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又关注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塑造。然而,当前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局限于知识强化,难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现实需求。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将思政教育同英语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去除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实现教育科学化发展。由严文庆主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一书,2021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4年08期 No.94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声乐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应用

    张金栋;

    <正>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更新。新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学资源融入声乐课程,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融合,成为当前高校声乐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李智慧著、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一书,首先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等。接着,

    2024年08期 No.944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祝红艳;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压力逐渐增大,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财务会计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财务会计课程。然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价值观和道德素质培养,无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会计课程。由张倩与王霞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理论·实务·课程思政案例》一书,以财务会计为核心,将理论、实务与课程思政案例相结合,

    2024年08期 No.94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刘海燕;陈果;

    <正>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趋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对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而言,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由陈华栋等编著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围绕立德树人重要目标,紧扣当前教育热点,从多个角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内容上,该书首先从研究中国传统育人思想入手,以历史分析为视角,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形成进行了系统梳理。

    2024年08期 No.944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逻辑探讨

    王晓飞;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培育的重要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由隋灵灵和曲丽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读本》一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教育融为一体。编者精心挑选的案例,既具有历史价值,又贴近现代生活,

    2024年08期 No.944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

    朱小英;

    <正>对高职学生而言,衡量其综合素养的关键是职业素养水平。个体的职业素养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内容。显性职业素养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主,隐性职业素养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隐性职业素养虽难以衡量和体现,却是影响个体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应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从意识层面进行深层次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良好的隐性职业素养。由白显良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对隐性思政教育进行了论述。

    2024年08期 No.944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杨阳;

    <正>随着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世界共识,新能源汽车行业愈发火热,其发展目的是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并降低污染物排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只注重专业技术传授,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非常必要。由王青春、赵娟妮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筹规划校企共育——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书,是一本探索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书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了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而后引入多个课程思政案例进行说明。

    2024年08期 No.944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坚守与创新中立德树人

    陈丽;

    <正>近年来,武汉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1+4+N”(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工程、学科建设筑基工程、教师队伍优能工程、社会服务增效工程”为抓手,创建N个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品牌)的工作思路,在教学改革、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2024年08期 No.944 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正>1.摘要与关键词:只写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应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包括研究的主要问题、观点、结论等;不能用“本文”“作者”“笔者”等做主语;字数一般控制在200~300字。关键词是对论文核心内容最简明的词语概括,一般3~5个,词间用分号隔开。2.字符数要求:最少3版起,字符数约5600(含大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每增加一个版面,字符数约增加2000(3.5版字符数约6600,4版字符数约为7600,4.5版字符数约8600,5版字符数约9600,5.5版字符数约10600,6版字符数约11600)。

    2024年08期 No.94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政参》(第4周)2024年重点栏目和重点选题

    <正>重点栏目习而时察时势时话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教学样态魅力实践话说资源文明观止文化谱系为师之道学科研修读书札记国际视野重点选题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3.中国式现代化研究4.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5.2023年版高校思政课新教材及其教学研究6.课程思政研究7.“大思政课”建设研究8.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研究9.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

    2024年08期 No.944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