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卷首语藏

  • 构建教育“小主张” 当好思政“大先生”

    陶爱翠;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师应坚守三尺讲台,成为具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

    2024年14期 No.95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时代礼赞

  • 坚守根本政治制度 厚植学科核心素养

    徐永胜;李建敏;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促进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新局面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等。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70周年为契机,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深化学生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打牢理想信念之基,巩固立身成人之本,明晰社会行为导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勇于担当时代大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4年14期 No.95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理念传导

  • “大思政”,大在何处

    侯新旺;

    “大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主体要提高格局与站位,挖掘学科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实现课程有机融合,在多元场域中发挥协同育人功能,以成就“大思政”之“大”。

    2024年14期 No.950 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前沿视点_立德铸魂

  • 道德与法治课践行爱国主义教育三向度

    贺维学;陈昌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核。《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法治保障。基于初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引领、情感认同、实践养成三个视角,可以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结合、基本原理与鲜活故事融合、重点发声与整体联动配合,增强初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年14期 No.950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体达用: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思考

    黄彬;朱奕蓓;李珮;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教学路线图和任务单,基于“明体”“达用”两个向度,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培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体用贯通”为落脚点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14期 No.950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智”做议题 “慧”育素养——以“弘扬爱国主义”主题探究为例

    陆祥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议题式教学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法。议题式教学要充分挖掘社会热点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真实问题解决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全面解构教学内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强化认知的生成性和过程性评价。

    2024年14期 No.95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生本理念下的议题设置艺术

    樊梦然;

    议题式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而议题设置是议题式教学的灵魂所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回应。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的议题设置尝试打破传统议题设计步骤,从学情观察出发,植根学生现实需求,架构以情境为载体的“讨论场”,坚持以议题为核心的“方法论”,贯穿具有学科指征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生成核心素养。

    2024年14期 No.95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借力项目化学习 赋能法治观培育

    蔡霞贝;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项目化学习可以恰到好处地彰显学科知识价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力项目化学习,从“把握核心知识,于法治情境中入项”“巧设驱动任务,于法治实践中施项”和“展评学习成果,于法治信仰中落项”三方面,探索项目化学习助力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的策略。

    2024年14期 No.95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融合议题活动的大单元复习策略——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例

    张柳华;

    融合议题活动的大单元教学是促进教、学、评有效衔接,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在新授课、复习课中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融合议题活动开展大单元复习,需要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提炼单元议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巧设议题活动,推进深度学习,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实施科学评价,实现目标可评可测,解决“何以学会”的问题。

    2024年14期 No.95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文本研读

  •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

    杨学建;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铺陈为教材底色,以正确的立场导向、严格的选文标准、适切的呈现方式,不断赋予教材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增强新时代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铺陈的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彰显评价的引导作用。

    2024年14期 No.95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拓展空间》栏目教学研究回溯及实践策略

    张治升;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拓展空间》栏目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为时空维度,集合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全时空领域的思政教育素材,通过设置分享交流、观点辨别、设计创新、实践体验等教学活动,不仅让教育者感受到教育变革的强劲动力,而且将泛在学习理念与方式推向教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客观把握栏目实施以来的有益经验和突出问题,有助于教师科学分析,以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学科教学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2024年14期 No.95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素养立意的法治教育应凸显“五味”

    李颜言;廖小华;

    素养立意的法治教育强调在真实的、人文的、深度的、综合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增进法治常识、提升法治能力、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进而全面提升法治素养。因此,素养立意的法治教育要链接生活案例、浸润人文情怀、打造思维活动、拓展实践场域、筑牢价值意蕴,以凸显生活味、人文味、思维味、实践味、价值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024年14期 No.95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海导航

  • 从学理走向道理路径探幽

    毛唯维;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有理说不出、有理说不清、有理说不透等现象,导致从学理到道理的转接不畅甚至脱节。对此,要实现从学理认知向道理内化的深入,就要明确学理定位、落实教理策略、实现情理导引、推进道理内化,把道德与法治课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2024年14期 No.95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指向

    刘粉莉;

    初中生法治观念的涵育、养成,是由感到知、由知到思、由思而信、由信而行逐渐深入、内化、践行的过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应通过案例思辨晓之以理,通过情境体验动之以情,通过躬身实践修之以行,实现从“被动灌输式”普法向“主动体验式”普法的转变,从单纯传播法律知识到系统培育法治观念的转变,引领青少年内化法治思维、增强法治信仰、涵养法治习惯,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024年14期 No.95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学样态

  • 打造生活化“四有”课堂 推动思政课素养落地

    赵丽红;

    生活化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创设指向核心素养、落实思维发展的教学情境,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教学素养。教师要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引下,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打造有路径、有逻辑、有智慧、有评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课程核心素养落地。

    2024年14期 No.95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动型学科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样态

    褚红梅;朱开群;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理念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素养导向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要以学理性支撑政治性,以议题式教学作为主要抓手,正视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在润物细无声中彰显铸魂育人课程价值。

    2024年14期 No.95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魅力实践

  • 以“议”为径的深度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谈

    汤锡莲;余婷婷;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后,议题式教学已成为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议题式教学存在重形式、浅学习、少思维、缺深度的困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发挥议题式教学推动深度学习实现的作用,从议题设计、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学生实践等方面,在螺旋上升的思辨过程中助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2024年14期 No.95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整合运河文化 助力实践教学

    王俊龙;

    “运河思政”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紧接生活地气,关注沉浸体验,突出理性思维,引导价值辨识,正确处理“用”和“学”、“用”和“思”、“用”和“导”的关系,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让思政育人走近、走实、走深、走心。

    2024年14期 No.95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课例赏评

  • 培育数字素养 赋能思政教学——以“爱在家人间”为例

    黄燕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精神,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提出了教师应当培养数字素养,即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激活数字意识,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支持数字化教学设计;基于数字技术资源,推进数字化教学实施;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实现数字化协同育人,赋能思政课教学。

    2024年14期 No.950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聚焦“五美”卓越课堂 感悟思政育人之道——以“合理利用网络”同课异构为例

    谭德生;

    第四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会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思政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讲好思政课,用好新课标,当好引路人。打造素养课堂,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在真学中育德;以体验为路径,在乐学中共情;以自探为中心,在深学中塑品;以议题为主线,在议学中显值;以践行为目的,在用学中蓄能。

    2024年14期 No.950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卓越课堂五维之“声”

    马雪生;

    思政课教师要把追求卓越课堂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一节堪称卓越的思政课要能够站在时代立场、生活立场、国家立场、教材立场、课标立场发声,让五种声音走进学生的心田,切实发挥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

    2024年14期 No.95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习而时察_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初中生讲述身边的中国故事

  • 身边有故事,故事里有中国

    陈宝贤;

    <正>中国犹如一条盘踞在世界东方的金色巨龙,中国故事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记载着传承、奋斗、创新、爱国……每个中国故事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书写着精彩华章,彰显着中国精神。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中国田径有一位“飞人”——苏炳添。他曾在世界百米赛场上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赢得大家的掌声和欢呼,可他在这一辉煌背后付出的是不间断的努力,

    2024年14期 No.950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靠近光 追随光

    陈褚亦心;

    <正>当那抹圣洁的金色光芒突破层层黑暗的屏障降临大地,我决定义无反顾地追随那束光,追随和平与梦想。少年胸有凌云志,又何惧山高路远。假期,我来到武功山打卡,便被那令人称奇的高山所震慑。玉带似的云雾盘绕山间,抬眼望去,山头高耸入云端,让人生出些许畏惧。伊始,身边同行的人不少,不过中途有很多人放弃,我的家人也止步半道了,我弯腰重新系紧鞋带,整理好背包继续前行。接近山顶,雾气越发浓重。上山途中,借着淡淡的光只能看清眼前的路,远处的欢呼声却离我愈来愈近,当我喘着粗气登上山顶时,

    2024年14期 No.95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守南屏影院 传文化火种

    冯思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火种。我的爷爷一直坚守南屏影院,传承文化火种。“吱呀——”我费力推开大门,一股潮湿的味道扑面而来。在爷爷的带领下,我走进了南屏电影院的各个放映厅。透过一个个老物件,我仿佛看到了它曾经的辉煌,也看到了一颗炽热的传承之心。南屏电影院又称南屏大戏院,由顾映秋、龙泽清、

    2024年14期 No.95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怀扶贫星火 肩挑家国责任

    高晓岚;

    <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谱写崭新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祖国的日新月异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携手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为新时代的“领头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斗,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振奋。作为在新时代新农村成长的中国少年,我亲身感受到国家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所作的努力。

    2024年14期 No.95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盆金盏花

    廖欣怡;

    <正>一声敲门声与一朵开在我那个每天会有阳光透进来的小房间里的金盏花,仿佛是活着的幸福诗篇和未来的无限憧憬。——题记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缓缓映入客厅,鲜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轻快的音乐洋溢着秋季的浪漫。爷爷奶奶总喜欢催促我吃饭快些,他们常说以前吃饭慢的孩子都没有饭吃,大鱼大肉都只能在过年时一人分上那么一小口。被激起好奇心的我问了一句:“为什么我们两代人的生活变化这么大?”爷爷按了按洗洁精,欣然说道:“因为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呀!”

    2024年14期 No.95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绿心“三大建筑”看全民共享

    刘昊轩;

    <正>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三大文化建筑分别是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是城市副中心标志性文化设施。绿心“三大建筑”的开放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北京城市图书馆看知识跨区域共享北京城市图书馆以“亲民、特色、智慧”为设计理念,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

    2024年14期 No.95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巢湖之畔 巢湖之盼

    万鑫鸿;

    <正>“有空爷爷带你回巢湖老家,去巢湖游泳。”这是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爷爷在巢湖边度过了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对巢湖有着深深的眷恋。在爷爷的影响下,我自幼便能诵读许多与巢湖有关的古诗文。陆游诗云:“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半谷传樵响,中林过鹿群。”“渴,鹿群窥涧,惊猿独枭枝。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让我年幼的脑海中浮现出巢湖的景象。

    2024年14期 No.95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滚滚运河水 昂扬中国梦

    赵奕涵;

    <正>京杭大运河是我国重要的航运河带,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我家住在运河旁,从窗外望去,河水波光粼粼,水花漾漾,周围草木葱翠,甚是美丽。外婆似乎对这条河情有独钟,经常静坐在窗前,仔细欣赏它,不时还发出啧啧赞叹。一日,我坐在外婆身边,好奇地问道:“外婆,您为何总是看着这再普通不过的运河呢?”外婆咧开了嘴,幸福的神情溢于言表:“我从小生活在姑苏江南一带,

    2024年14期 No.950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以案论道

  • 讲好思政故事 落实根本任务

    张承智;胡莉英;

    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元素,是重要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提高课堂吸引力、影响力、亲和力。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典型故事用于教学,可以激发道德认知、深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课程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14期 No.95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时政素材融入主题学习案例分析

    宋本利;

    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下,时政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研究已初具规模,这说明时政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其迫切的现实需要和独特的价值意蕴。但是,当前时政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还存在无序化、泛主题化、浅表化等问题,需要通过由人及我、由近至远、由点带面、由外而内、由史观今等策略,创新时政素材融入形式,助推主题学习深入开展。

    2024年14期 No.95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巧用时事资源 坚定文化自信——以“延续文化血脉”教学为例

    胡邦霞;

    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据此,思政课教师应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利用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鲜活生活案例、时政资源、红色资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等。将时事资源合理运用于思政课堂,要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价值引领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做到形式有趣味、内容有深度、育人有价值。

    2024年14期 No.95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评价视界_金题品读

  • 2023年广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第23题赏析

    黄凡;

    纸笔测试作为评价的重要方法,需要坚持素养导向的基本原则。运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设计道德与法治综合类题目,要整体建构情境、综合调用知识、考查关键能力,从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四维一体”的方式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凸显学科价值,符合以评育人立意,让考试成为初中学生的最后一节思政课。

    2024年14期 No.95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评价视界_评价论坛

  • 运用对比分析法 开辟评课新天地——以“国家权力机关”同课异构为例

    梁辉恒;

    同课异构作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教研方式,既要重视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更要通过对不同课例的点评引发思考、获得提升。其中,对比分析法是同课异构活动中的一种常见评课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板块、新授过程、导入和结束等方面,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立意、教学设计等的优点和不足,实现教研目的。

    2024年14期 No.95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素养导向的中考试题应追求“八性”

    张淑芳;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指向学科育人价值,聚焦主干知识重组,驱动真实问题解决,彰显学科思维品质,能有效测评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素养导向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在202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发挥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指导作用。

    2024年14期 No.950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指向法治素养进阶的小初衔接教学探讨

    金梅芳;朱静;

    小初衔接强调运用系统化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涵育学生法治素养。实现小初学段联动、有效衔接,要克服小初法治素养培育内容重复、方法雷同、评价脱节等现象。优化中小学法治素养培育效果,可从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维度展开,打造小初法治教育衔接课教学新样态。

    2024年14期 No.95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把握思政学科教学穿透力的关键问题

    乔丽军;

    思政学科教学变革要取得显性成果,就要打造具有思想穿透力的高品质思政课堂,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功效。找准教学切入、站稳教学立场、选好教学视角、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穿透力,打造有品质的思政课堂,是推动思政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行动指向。

    2024年14期 No.95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术品读

  • OBE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微

    黄长江;

    <正>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本文将结合OBE理念,分析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计算机人才。由梁荣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一书,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要素与计算机核心课程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024年14期 No.950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杨玉菊;沙珊珊;

    <正>随着大众食品营养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产业作为食品生产主体面临更为严格的发展要求,必须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化和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是食品产业的重要人才储备,其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改进和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十分必要。结合新工科教育背景和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实现育才与育德高度统

    2024年14期 No.950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张景雷;

    <正>课程思政不仅是现阶段思政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更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内容与目标都具有鲜明的思政教育特征。近些年,国家不断强调,学校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等充分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课堂作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课程思政模式,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现实意义。由范志光、门瑞雪著,

    2024年14期 No.950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

    孙乔婧;夏芮;

    <正>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各国不约而同地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并据此不断创新育人方法。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在对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造成现实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拓展了教育主客体沟通渠道,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张春宇所著的《“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一书,从“三全育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2024年14期 No.950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第三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正>~~

    2024年14期 No.95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书速递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设计选编(八年级下册)》是首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选编,经过组委会专家的严格评选,从来自全国的700多篇参赛作品中精心筛选出40篇特等奖作品。本书紧紧围绕新课标精神,按照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专家点评等内容。每框呈现2篇作品,力求统一中寻变化、规范中求灵活,营造生动的富有张力的教学生态场域。

    2024年14期 No.950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品位课堂观摩会通知

    <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五周年,思政课教学呈现出高品位、高质量发展态势。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出有品位的道德与法治课,扎实推进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建设“大思政课”格局,更好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是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和教研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关注时代关切、

    2024年14期 No.950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