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

  •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历史观多重意蕴探析

    王娟;王刚;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多种独特的重要观念,其中独特的历史观仍有待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遵循。从唯物史观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所形成的独特历史观,尤其要重视历史耐心保持、秉持人民至上立场、强调世界历史规律遵循、重视历史规律和大势把握四重内涵意蕴。

    2024年16期 No.952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6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寇福生;张雨晴;

    大数据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具有独特价值,能够实现意识形态风险识别的可视化、风险评估的科学化、风险预测的精准化、风险预警的智能化。从意识形态风险分析框架来看,网络空间危害信息的数据化传播易造成危害信息隐蔽化,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关联化传播易造成风险的病毒式传播,部分大学生的“群体极化”观念和消极社会心态易造成受众的易感性增强,高校大数据应用的滞后易造成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应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源的智能化识别和可视化呈现,增强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管控,及时掌握和引导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能力。

    2024年16期 No.952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前沿视点_习而时察

  • 对习近平关于忠诚重要论述的三维阐释

    王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了衡量一名好干部的标准即“忠诚干净担当”,这也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政治要求。其中,将体现鲜明政治立场的忠诚品格置于首位。忠诚不仅蕴含着对于祖国、人民的忠诚,而且包括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所作的誓言即“对党忠诚、永不叛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及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党。踏上新征程,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既要以信仰的坚定作为持久的内在力量,又要以积极作为和主动担当为落脚点。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忠诚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体悟并把握忠诚的内涵、学理逻辑及践履路径,从而提升、加强党员自身修养,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4年16期 No.952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三维审视

    米春明;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回答“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指明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为压实青年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要从加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之基、护航青年成才和对标榜样先进四个方面形成合力。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对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根本方向、引领各类教育价值思潮、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6期 No.95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立德铸魂

  • 时代新人堪当重任的三重进路

    付妍妍;吴瑾菁;邱春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时代新人担当大任培育目标,应以立志锚定内驱动力,让青年“立大志、立斗志、立强志”,引导时代新人成为愿担重任的觉醒者;以互信构筑实践平台,促使青年在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双向奔赴中“有信心、能信赖、强信念”,赋能青年成长,可担重任;以求真实现全面发展,在“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养成真精神”中让青年能担民族复兴之大任。

    2024年16期 No.95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培育青少年文化使命意识的价值、理念与路径

    张怡;赵学琳;

    文化使命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文化使命的践行,需要文化使命意识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使命意识培育应以新文化使命为导向,增强文化自觉;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激发青少年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依托新的发展道路,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人才。通过文化育人、环境熏陶、实践引导等多维路径,不断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致知于行,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青少年文化使命意识有效培育,在文化使命担当践行中发挥青少年建设力量。

    2024年16期 No.95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课程建设

  • “三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指向

    郑小伟;黄学锋;

    习近平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根本性、关键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全面掌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出发点、关键点和着力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出发点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关键点是发挥思政课教师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着力点是形成相关方协同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三全育人”格局。

    2024年16期 No.95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论探析

    欧惠琛;杨建义;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一体化建设要坚持辩证唯物论指引,认清思政课改革的现实根源,立足现实开展一体化建设;坚持唯物辩证法指导,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掌握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坚持唯物史观指南、以人为本价值立场,实现一体化建设发展要依靠人、问效于人。方法论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024年16期 No.95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1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高校国防教育建构“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三维探论

    刘天宇;董小龙;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意识形态与全民国防“两个武装”的应然所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然所求。高校国防教育要通过赓续“听党指挥”灵魂血脉、淬炼“能打胜仗”核心本领、建强“作风优良”牢靠保证,推动“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内在机制科学转换,在探索“五育融合”实践创路中,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2024年16期 No.95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青年奋斗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阮梦君;

    青年奋斗观是新时代青年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民族复兴伟业相联结的思想认识与行为动力。追溯青年奋斗观的逻辑理路,将核心要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探索以大课堂、大思政为导向的青年奋斗观教育实施路径,对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4年16期 No.95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新时代中特课讲好大党独有难题的几点思考

    周虎;

    新时代中特课讲好大党独有难题,须在讲准、讲全、讲深、讲透、讲实、讲活上下功夫。基于“领题—破题—解题—答题—阅题”逻辑理路,层层推进,形成整体性解释框架;沿循“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体思路,在引导性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剖析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因、表现与破解之道;聚焦“何谓大党、何谓独有、难在何处、问题从何而来、有何特征表现、破解之道在哪、破解意义为何”七个议题,构成议题问题链;立足系统观念,聚焦源头治理,从苏联解体、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典型案例中汲取历史教训,从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成功实践中总结有益经验,开展互动式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2024年16期 No.95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纲要课情境学科话语的多重镜像与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陆斗细;

    纲要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元化情境学科话语具有多重镜像。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研究表明,在多学科话语支撑下,,纲要课形成了唯物史观话语、政治时事话语和历史叙事话语等情境学科话语。这些情境学科话语在语言表达方式、抽象化程度、权力呈现方式等视角下表现出不同属性,呈现出多重镜像,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同效用。教师要在复杂的话语镜像中驾驭纲要课堂,就应注重融贯多重话语、处理多种平衡、应用多种策略。

    2024年16期 No.952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活水天成_文明观止

  • 十年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主要成就·内在逻辑·经验启示

    刘传雷;初金哲;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党和国家印发了140余份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召开了20余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会议,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视。十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斐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信念固本培元,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日臻完善,思政育人工作队伍发生根本变化。高校思政育人成就契合党和国家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价值旨归,契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契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使命现实回应,契合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使命演进内在诉求,契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大需求,契合“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应然选择。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大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科学推进思政育人制度化、法治化。

    2024年16期 No.952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功能及其实现

    李群山;刘春花;

    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纪念讲话、国庆阅兵、群众游行、群众性文娱活动、国庆纪念成就展等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引领和塑造人民的国家认知、爱国情怀、价值信仰和国民心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中国国庆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必须彰显国庆纪念活动爱国主题、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生动题材,创设国庆纪念活动多维情境、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创新国庆纪念活动组织形式、凝聚爱国主义教育强大合力,丰富国庆纪念活动实践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真切体悟。

    2024年16期 No.95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渠彦超;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2024年16期 No.95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关于新时代高校红色经典音乐育人的思考

    谢晓娟;耿萍;

    红色经典音乐具有凝心聚力和精神传承的育人作用。高校运用红色经典音乐育人,要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创新载体,为增强思政课时效性提供教学资源,让红色经典音乐成为校园文化主旋律。同时,在新媒体新技术时代,高校红色经典文化育人要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赋能。高校与文艺工作者、社会力量要形成育人合力,传承红色基因,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16期 No.95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生成

    李东航;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着人类文明理论宝库。文明在文化中生成。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生成中,有三个基本面向:在文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魂;在文化根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以义制利”“和为达道”“天人合一”赋予人类文明形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根;在文化使命上,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航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路向。

    2024年16期 No.95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特征和优势

    韩港;李舟;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持核心在“人民”、重点在“全”、落实在“过程”;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政治上是坚强保证、方向上是正确引领、道路上是必由之路、制度上是根本保障、方法上是根本依托。

    2024年16期 No.95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读书札记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启示

    张敏;袁艺溶;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启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其中萌芽的新世界观对当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梳理“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本质和重点;以《提纲》的新世界观提出“大思政课”建设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大思政课”建设的内涵与《提纲》新世界观的融合,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路径。

    2024年16期 No.95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恩格斯晚年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争论与澄明——基于《导言》的思考

    徐承;王新想;

    恩格斯在《导言》(全称《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中,对19世纪末新形势下的无产阶级日常合法斗争及实践路径作了深入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突破。然而,这一新的突破性理论一经问世,就引发了恩格斯晚年是主张社会革命还是主张社会改良的争议。从文本、现实、历史三重维度梳理这一争论的由来,可以廓清其中革命和改良的破与立:恩格斯坚持不放弃“革命权”,认为革命是基石,改良是为革命积蓄力量;只有把握改良的度,才能根据具体实际调整斗争策略,争取解放。它至今闪耀着真理光芒,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2024年16期 No.95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成长空间_国际视野

  •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及实践向度论析

    李振超;于建贵;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国际互联网治理与发展勾勒出新的理论图景和实践维度。对于全球网络治理与发展,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不同解释,推演出情形各异的全球网络治理无政府状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突破了传统互联网治理思维窠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关键,在于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为基础的合作共赢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建构。

    2024年16期 No.95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人的逻辑下共同体构建的三重向度——中国式现代化超越性的事实印证

    王刚;张志忠;

    共同体构建应确保人以全面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即遵循人本逻辑。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造就的是一种“虚假的共同体”,遮蔽了人的本质,使人在“抽象物”的统治下不断沦为单向度的人,进而在现代社会“失范”与“迷失”。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的逻辑在共同体构建中的复归,在主体向度上确立了人而非资本的主体性地位,在价值向度上明确了以人的解放而非资本增值为根本取向,在实践向度上确定了以增进共同性而非强化特殊性为总体方向。

    2024年16期 No.95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学术品读

  •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思考

    贾敏;张有武;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基于本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创新理论。由罗荣渠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从世界现代化大潮出发,论述世界现代化发展总趋势,考察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罗著对于我们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用党的创新理论塑造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4年16期 No.95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思政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

    万会珍;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着强大效用。由范卿泽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书,在厘清课程思政相关概念内涵及价值与特征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课程思政发展脉络,思想政治方向明确,社会价值立场正确,对研究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4年16期 No.952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探析

    张宜剑;罗咸辉;

    <正>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映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始终为国家发展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应充分把握新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力,获得更丰富发展性资源,以充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

    2024年16期 No.952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双碳”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

    邹红美;

    <正>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一宏伟的战略规划不仅涉及国家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更给社会各领域带来挑战与机遇。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实现。在这一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参阅由范卿泽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探讨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该如何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4年16期 No.952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克思主义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钱超时;李佳祺;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在高校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4年16期 No.952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探索

    王佳才;

    <正>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教学实效。探索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郝淑霞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可以这样教》一书,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述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多元方略,详细剖析了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2024年16期 No.952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1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价值与策略

    徐永梅;

    <正>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意识。基于此,本文参阅由刘凤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与全面发展》一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价值与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2024年16期 No.952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协同视域下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张林勇;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更新,协同育人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美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更能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由吴长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对协同创新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与广阔前景,强调了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系统梳理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和实践策略;通过多种案例分析,展示了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及其成效,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24年16期 No.952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

    金祎;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命脉。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依托思政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16期 No.952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高校思政课的关联——以理论互补与实践协同为问题分析视角

    弓超;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学习好、运用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强调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学科体系中,政治经济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学科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逐渐受到学界关注。

    2024年16期 No.952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系统思维构建院系大学生思政教育系统

    周辉;郭杰;李峰弼;

    <正>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贝塔朗菲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系统论概念,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开启了人类认知新方式。如今,人们认识到,事物是以系统方式存在和运行的。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应坚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演化性思维原则,努力在下设的学院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系统,发挥学院主体作用,全方位、系统化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4年16期 No.952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把握推动高校媒体融合的三大趋势

    莫伶;

    <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持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不仅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也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战略。随着信息技术赋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成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的可靠平台。

    2024年16期 No.952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特殊教育学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探论

    陈晓凤;钱庆芳;

    <正>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特殊儿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使命。在特殊教育学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注特殊儿童的知识学习情况,更注重他们的情感需求、精神成长和个性发展。本文参阅由王习胜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探讨特殊教育学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意义及实施策略,旨在为特殊教育学校思政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2024年16期 No.95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生态文明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优化

    刘惠;魏变竹;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机制日益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谋求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教育渠道,要适应社会主义生态教育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2024年16期 No.95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爱军;

    <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2024年16期 No.95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正>1.摘要与关键词:只写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应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包括研究的主要问题、观点、结论等;不能用“本文”“作者”“笔者”等做主语;字数一般控制在200~300字。关键词是对论文核心内容最简明的词语概括,一般3~5个,词间用分号隔开。

    2024年16期 No.952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18”座谈会五周年高校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4周)封面征集

    <正>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响应“3·18”座谈会号召,面向高校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4周)自2020年7月创刊以来,在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刊发文章的同时,开辟封面宣传板块,利用期刊彩封扩大与提升各高校马院的影响力,推介高校思政育人宝贵经验,展示高校思政课教师风采,报道思政学科建设成果,追踪马理论学科会议的实时动态。

    2024年16期 No.95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