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卷首语藏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遵循·价值意蕴·时代启迪

    刘雪婷;袁学哲;

    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百余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国梦。在西方现代化频频失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的当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样本。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和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深远、启迪深刻。

    2024年19期 No.955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时势时话

  • 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境遇与实践策略

    毛健萍;

    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彰显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承载“三全育人”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发展水平的时代价值。目前,教育主体信息素养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及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教育介体为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奠定现实基础。同时,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也面临理念滞后、人才缺乏、配套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应通过推动智慧理念双主体普及、着力培养思政人才智能素养、加强思政教育智慧配套建设等措施,全力推进思政教育智慧化发展。

    2024年19期 No.95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李伟哲;

    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伴而生,在就业、公平、伦理等领域对人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引导人们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基于现实情境,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汲取智慧,沿着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方向,从人类发展的科技之维和科技应用的人本之维入手,推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2024年19期 No.955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习而时察

  •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价值意蕴

    李佳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厚理论渊源,还有丰富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了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2024年19期 No.95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日之师: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类院校学生发展

    刘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既是对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又为教育从业者、立志成为人民教师的“明日之师”指明了奋斗方向。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培养“明日之师”应遵循理论阐释与实践锻炼、显性传承与隐性教育、外部输入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三个有机融入”,使之成为推动师范类院校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现实力量。

    2024年19期 No.95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时代礼赞

  •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来源、内涵与实践

    刘杨;

    坚定历史自信是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密码,是奋进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不竭动力。从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其来源。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内涵丰富,蕴含以历史成就为核心的历史逻辑,以道路为核心的理论逻辑,以伟大斗争精神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实践逻辑。坚持历史自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勇毅前行,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024年19期 No.95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六个必须坚持”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周浩集;李清源;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底色、力量源泉、实践导向、鲜明品格、内在要求和国际视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2024年19期 No.95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前沿视点_理念传导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孙培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影响中国从历史走向未来的重大时代课题,且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必须立足“两个大局”战略高度,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现实张力和未来发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历程及其三次历史性飞跃,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现实张力,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原因,科学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来发展,以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24年19期 No.95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个结合”视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

    于红霞;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两个结合”的推进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解决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问题,回应并解答了世界的关切,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两个结合”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逻辑理路:从理论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筑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基因;从实践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从价值逻辑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得益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从世界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赋惠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024年19期 No.95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课程建设

  • 讲好思政课务必抓实调查研究

    张付新;王芙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深入调查研究,是思政课教学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的现实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抓实调查研究,有助于驱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激发教师自觉学习,增强教师内生动力,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和有效性。为了抓实调查研究,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持续创新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沟通交流分享意愿,建立思政课调查研究评价体系。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班级宿舍、中小学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能使思政课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19期 No.955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政课教学讲道理的根本追求

    许美玲;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本质就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讲深道理征服学生,通过讲透道理启迪学生,通过讲活道理赢得学生,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

    2024年19期 No.95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海导航

  •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小学红色教育一体化建设

    裘高飞;石礼红;

    红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于“大思政课”视域推进中小学红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学生品格培养目标,区域推进中小学红色教育一体化建设,建构中小学红色教育一体化建设模型,创建“红色+”教育活动载体,探索中小学红色教育一体化育人途径,根植红色基因,践行育人使命。

    2024年19期 No.95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初中思政课教育亲和力课堂模型建构

    卢国才;冉启平;钟小英;

    有亲和力的课堂对学生有深深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初中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内涵“三亲”“三和”“三力”,课堂特征是以生为本表现出来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课件新颖丰富、教学方法恰当多样、创设情境感人肺腑、组织活动体悟深刻、学习主体全面互动。以此建构初中思政课教育亲和力课堂模型,能够不断提高思政课育人的生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19期 No.95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育教学

  • 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探论——以“推进严格执法”教学为例

    刘慧伶;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学从以学生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深度学习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注重实践和表现的教学评价,与深度学习所要求的“真实发生”相契合。文章以表现性评价为着力点,以指向深度学习为落脚点,基于深度学习与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从中挖掘实现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的发生机制;通过深入分析该发生机制,提出从设置合理且可观测的表现性目标、创设挑战性情境化的表现性任务及建构层级化易操作的评价准则等实践路径,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2024年19期 No.95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探赜

    周雄;刘丽;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主线,政治认同是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义涵。在价值向度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指向层面,通过优化教材内容、丰富课程内容、深化实践内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一体化。在教学方式层面,精准创设情境,在主题教学中形成爱国价值观念;增强话语魅力,优化爱国主义话语体系;运用国家仪式,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家认同。在评价体系层面,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实施多样化考核,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一体化。

    2024年19期 No.95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1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课堂内外_教学新视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讲深讲透讲活高中思政课

    高鑫;谢志成;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凝练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中思政课教学在育人目标、现实需要上相契合,按照“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求,应深入开发教学资源讲深高中思政课,创设优质情境讲透高中思政课,开展体验教学讲活高中思政课,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思政“金课”。

    2024年19期 No.95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高校思政课讲故事探析

    钟文静;

    高校思政课讲故事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OBE教学理念探索讲故事的目的、策略和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获得感,强化思政课的影响力。讲故事的目标应回应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现实困惑,充分激发其主体意识。讲故事的策略应遵循大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讲故事的评价追求动态化和个性化,从量和质双层面记录学生在讲故事环节的参与度和收获,以个体发展为线索,建立成长档案,促成学生成为思政课故事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2024年19期 No.955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话说资源

  • 类型化定位下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认同探究

    欧文静;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特点也更加凸显。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坚持守正创新基础上,增强学科角色认同、类型角色认同,深刻认识自身与其他类型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特色、体现价值。

    2024年19期 No.955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体现批判性

    管梦婷;

    结合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学生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知识点过程中存在的三个认知误区,在教学中纠偏归正,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讲解的精准度,更好达到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效果。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陷阱,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性;避免陷入“西方中心论”陷阱,理解中国式独特性;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领悟发展方式创新性。

    2024年19期 No.95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以案论道

  • 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精准耦合

    杨莉;

    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应从宏观的系统思考走向微观的精准耦合。正确认识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精准耦合的客观必然,准确把握两者精准耦合的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及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以理念融合为统领,以内容整合为核心,以方法组合为重点,以时空结合为保障,努力提升“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的耦合度,实现两者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9期 No.95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载体建设

    陈忠生;王建南;

    强化载体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为推动载体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个方面入手。从贴近实际角度出发,可在注重真理、厚植真情、保持真实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从贴近生活角度出发,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育人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从贴近学生角度出发,可紧抓“时”“度”“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19期 No.95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活水天成_情境在线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探析

    王晓明;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反映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丰富教学载体、完善评价体系,为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精神力量。

    2024年19期 No.955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三维探讨

    洪娟;

    随着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灌输式教育模式正在被重新塑造,思政教育在这一变革下呈现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活力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基于此,在明确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在立场偏向、独立思考、共识凝聚、群体极化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多个层面提出赋能实践路径。

    2024年19期 No.955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为师之道

  • 高校思政课“四有”好老师培养探赜

    秦翊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主体力量,应当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新时代新征程,探究高校思政课“四有”好老师培养路径,呼吁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四有”标准规范言行,对于高校建设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年19期 No.95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探析

    刘玉萍;何玲;

    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开放共享,助推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引领专业发展;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彰显育人价值。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面临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素养培训规范性针对性不强、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能力欠缺、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增强数字化意识、完善数字化培训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评价机制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增强数字软实力,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

    2024年19期 No.955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涵养精神

  •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四重维度

    卢志华;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争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伟大的斗争精神。其中,先进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底气,底气来自先进性释放的穿透力;使命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志气,志气来自使命性释放的引领力;革命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勇气,勇气来自革命性释放的变革力;正义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浩气,浩气来自正义性释放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命性、革命性、正义性可以构成伟大斗争精神的四重维度,这四重维度共同支撑着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向度。

    2024年19期 No.95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邹慧;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重新返场,引领世界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采用的统筹、协调、渐进化推进方式,得益于对中华传统关联思维、中庸智慧和外推思想的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和“真正的共同体”的终极追求,赓续中华传统对理想人格和大同社会的殷切期盼。

    2024年19期 No.95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成长空间_学科研修

  •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探论

    王玉梅;

    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指导和理想信念支撑,社会大课堂则为思政小课堂提供内容来源、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大小课堂有效融合,能够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知行统一目标。在明确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意义及两者的逻辑关系基础上,详细分析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多个层面详细探究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路径,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4年19期 No.95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9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政课讲道理之道及其价值取向

    邵轶铭;

    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与解决教学讲何道理的问题,才能自觉将讲道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学讲道理之道及其价值取向应当是:讲历史之道,引导学生学史明理;讲理论之道,引导学生增智塑魂;讲治国之道,引导学生爱国为民;讲世界之道,引导学生胸怀天下;讲文明之道,引导学生崇德向善;讲人生之道,引导学生踔厉奋发。

    2024年19期 No.955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术品读

  • 伟大长征精神融入高中思政教学的价值与途径

    黄海如;

    <正>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高中生面临的思想环境日益复杂多样,如何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思政教学的重要任务。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本文参阅由孙霞、陈险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关键问题解析》一书,深入探讨长征精神融入高中思政教学的价值与途径,以期为高中思政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2024年19期 No.95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课程思政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刘丹;

    <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的重任。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因此,开展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参阅由严文庆主编、

    2024年19期 No.955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色文化嵌入思政教育探析

    姚柏洲;

    <正>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阅张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一书,深入探讨红色文化嵌入思政教育的有关问题。该书首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历史回溯,详细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运用,

    2024年19期 No.955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共商思政教育一体化大计 共绘思政教育高质量新篇——关于举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暨第七届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提炼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方法和经验。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助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教研水平与论文写作能力提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拟于2024年暑期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举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暨第七届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

    2024年19期 No.95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大资讯

    <正>封面征集自2011年以来,为了不断扩大刊物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刊校互动,第3周充分利用封面资源展现学校风采,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宣传。学校宣传可以是封一和封四两个彩封,.也可以是封一至封四四个彩封。封一:刊登校门或者带有学校名称的主要建筑物等图片;封四:刊登学校办学特色、德育研究成果、思政教研教学成果等文字介绍(900字左右),

    2024年19期 No.955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书速递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学设计选编(八年级下册)》是首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选编,经过组委会专家的严格评选,从来自全国的700多篇参赛作品中精心筛选出40篇特等奖作品。本书紧紧围绕新课标精神,按照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专家点评等内容。每框呈现2篇作品,力求统一中寻变化、规范中求灵活,营造生动的富有张力的教学生态场域。

    2024年19期 No.955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攒“三色”之力 筑教育质量之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办学纪实

    范金和;

    <正>重庆市实验中学校(原巴县中学校)创建于1907年,是一所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的巴渝名校。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人文立魂,科技赋能”的特色发展道路。近年来,学校以擦亮学生“精神底色”、激发教师“奋斗本色”、凸显学校“创新特色”为抓手,努力“种好改革创新‘试验田’,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

    2024年19期 No.955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